流行性乙型脑炎(简称乙脑),是我国夏秋季节常见的,由虫媒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。早期在日本发现,国际上亦称为"日本脑炎",它通过蚊虫传播,多发生于儿童,临床上以高热、意识障碍、抽痉、脑膜刺激征为特征。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。
[流行病学]:
①传染源:动物和人均可作为传染源,其中猪与马是重要的传染源。
②传播途径:主要通过蚊子(三带稀库蚊等)叮咬传播,台湾螺线也可传播本病。
③人群普遍易感,以隐性感染多见,反复多次隐性感染或病后有较高免疫力。
④流行特征:本病流行于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一些国家,80%~90%病例集中于7、8、9月份。老少均可发病,10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80%以上。
[临床表现]:
潜伏期为4~21天,一般10左右。整个病程分为三期:
①初期:病程第1~3天,有高热、呕吐、头痛、嗜睡;
②极期:病程第4~10天,头痛加剧,自好睡、昏睡至昏迷,惊厥或抽痉,肢体瘫痪或假直,有脑膜刺激征及颅内压增高表现,深度皆迷病人可发生呼吸衰竭。颅内病变部位不同还可出现相应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,此期持续10天左右;
③恢复期:多数病人体温下降,神志逐渐清醒,语言功能及神经反射逐渐恢复,少数人留有失语、瘫痪、智力障碍等,经治疗在半年内恢复,半年后仍遗留上述症状称之为后遗症。
[A]发病期
[治法]:清热解毒,凉血
石膏12川连6大青叶10黄芩10水牛角20(先煎)
丹皮9赤芍9玄参9麦冬8钩藤10生地9知母8连翘6金银花8天竺黄6大黄8
[加减]:
(1)痰满阻塞加胆南星8白芥子9
(2)有抽搐,加天麻6广地龙8
(3)昏迷者,加石菖蒲8郁金8
[B]恢复期
[治法]:豁痰通窍,滋阴,益肾
胆南星9竹茹9石菖蒲6郁金6枳实8板蓝根9川连4
龟板12牡蛎18麦冬8阿胶8(烊化)全瓜蒌8白芍9淮山15黄芪24